校训・教育理念

学生一踏入校门就可以看到"团结友爱,互敬互助"八个字。学生在操场上活动也可以看到校舍栏杆上挂的"团结友爱,互敬互助"八个字。这是我校的校训。

通过在校的9年,我们希望学生感同身受真正理解"团结友爱,互敬互助"的精神内核。

团结:齐心协力 友爱:友好亲爱 互敬:互相尊敬 互助:互相帮助

我们是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在我们的集体中,您可以看到师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精神面貌,也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互敬互助的美好情感。我们的教育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精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十六字理念

“继承同文优良传统,紧跟时代作育人才”。

教育宗旨

本校通过华文教育,旨在培养华侨、华人子弟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各种知识,在尊师爱友,刻苦进取的优良校风中,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并于将来不仅致力于培育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贡献的学生,也将培育国际型的有用人才。

校章设计者

李平凡原名李文琨,别名里肯,原籍天津市津南区高庄,1922年5月13日出生,曾在天津高庄小学与天津市美术馆西画科学习。1943年春,李平凡应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天津同乡李万之先生邀请,前往神户担任学校的美术教师。

校歌

李万之 作词

1914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35年赴日本担任教职。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零年任教于神阪中华公学和神户中华学校。1941辞职回国。1943年应神户华侨总商会学生委员会的邀请回返日本,到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担任校长至1982年因年迈而退休。退休后任名誉校长。

1982年荣获日本兵库县政府授予国际功劳奖。1983年荣获国际文化奖。1984年荣获日本政府授予五等双光旭日章。神户市制一百周年功劳者奖。他曾任1946年至1950、1976至1986年度神户华侨总会会长,之后任名誉会长。

陈晓勇 作曲

国际公认的著名作曲家。

1955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德国汉堡国立音乐戏剧大学著名作曲家师利盖蒂作曲大师班关门弟子,是利盖蒂学生中少数国际成名者之一,现定居汉堡。

任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教授。

汉堡自由艺术院院士。

上海音乐学院特聘作曲教授。

奥地利多瑙大学现代音乐中心艺术与学术顾问,驻校作曲家。

他的全部作品由德国思考斯基国际音乐出版集团独家出版发行。

办学精神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对内则横征暴敛、残酷剥削,致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如何救国救民于水火?如何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清末的维新运动,即是一种改革试尝。可惜,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与镇压,不久便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先生于1898年流亡日本。第二年的5月28日,他来到了神户。梁先生忧国忧民、痛定思痛,进而总结甲午之战中国惨败的原因,他在向神户华侨的讲演中,语重心长地说道:"为何甲午战争日本能打败中国?就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重视教育!"并提倡创办华侨学校。

梁启超先生的呼吁获得了神户华侨的热烈响应,大家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精神创办了学校,校名定为"神户华侨同文学校"。不久,神户华侨又创办了两所学校,一所是1914年1月19日成立的「神户华强学校」,另一所是1919年创立的「中华学校」。1928年,为便于学校的运营管理、节省经费以及更进一步加强华侨之间的联系,决定两校合并,定名为「神阪中华公学」。

1939年,随着战事蔓延及扩大,日本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当然,华侨机构也受到当局的刁难及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同文」和「神阪」两校不得不合二为一,并改称为「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直至今日。在上一个世纪的前半,学校经历了中日两国处于战争的年代,忍受了既长久又严酷的风霜,但是神户华侨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扬"热心公益,舍己为公"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让身居海外的华侨子弟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能够服务社会并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